此文中用到的转写为基于词素结构的(类似谚文),不计辅音同化等影响,以使论述清晰易懂。[1]
本文為韓語(朝鲜语)語法的介紹。
概覽[编辑]
朝鲜语为黏着语。名词一般无性、数、格之分,形容词等修饰语多前置,动词的态、语气等通过添加词尾方式表明。主要语序为主宾谓,但句子成分多用后置的助词标明其作用,因此语序有一定的灵活性,但谓语置于句末算是较为严格的。
語序[编辑]
朝鮮語語序如下[2]:
基本語序:主詞─受詞─動詞(SOV)
介詞多為後置詞,即介詞置於其所支配的名詞之後。
數詞、形容詞、指示詞和關係子句等置於被修飾詞前方
各詞類[编辑]
名词[编辑]
朝鲜语的名詞(명사 myeongsa,或 이름씨 ireumssi)无性与数之分。虽然有时可以在词汇后面加上后缀 들 deul 使其变成复数(类似汉语“们”),但并非必须。通常如果在语境中该名词很明显是复数,则不用加这个后缀。例如,在句子사과가 세 개 있습니다 sagwaga se gae isssumnida(“苹果三有三个”)中,사과 sagwa(“苹果”)一词无须使用复数后缀,句子依然成立。
朝鲜语的基本名词大多是固有词,例如:나라 nara(国家),날 nal (日)。但是,有大量韩语名词词根是由韩语发音的中文词汇而来,例如:산 san(山)、역 yeok(驛)、문화 munhwa(文化)等等。许多汉字词都有其对应的韩语固有词,反之亦然,但不是所有的。使用汉字词还是固有词的选择是很微妙的,汉字词的选用往往听起来更深刻或更精致。
代词[编辑]
朝鲜语的代词(대명사 daemyeongsa,或 대이름씨 daeireumssi)主要分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受敬语体系的影响较大。第一人称代词有泛称和谦称之分:泛称为 나 na(“我”) 和 우리 uri(“我们”),谦称为 저 jeo(“我”)和 저희 jeohui(“我们”)。第二人称代词使用比较受限,主要限于上对下的关系、非常亲近的关系、以及面向不特定对象的广告、歌词等语境中才会使用;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用姓名、职务、关系等称呼听话人以表示尊敬,或通过省略代词避免直接称呼对方。第三人称代词主要基于指示代词 그 geu (“那个”)构成,但在实际应用中,更常通过使用“指示代词 + 名词”的方式来指代,如 그 사람 geu saram(“那个人”)。
人称代词
人称
阶称
单数
复数
第一人称
泛称
나
우리
谦称
저
저희
第二人称
卑称
너
너희
平称
자네
자네들
准尊称
그대
당신
그대들
당신들
指示代词根据距离分为近称、中称、远称三类。近称指代离说话人较近的事物或地点,中称指代离听话人较近的事物或地点,远称指代离说话人和听话人都远的事物。
指示代词
作冠词形
指事物
指地点
近称
이
이것
여기
中称
그
그것
거기
远称
저
저것
저기
疑问
어느
무엇
어디
助词[编辑]
主条目:韩语助词
助词(조사 josa,也叫토씨 tossi),是韩语的后置介词或格标识。例如包括:는 neun(表话题)与를 reul(表宾语)。助词来实词后用来指示名字在一个句子或子句中的作用(主语、宾语、补语或话题)。参见朝鲜语助词列表。
名词与代词都可后加助词标示格。格助词常有两种形式,分别适用于以辅音和元音结尾的体言。两种形式一般只有些许区别,例如添加辅音、多一音节等,以使添加时易于念出。但例外是主格助词,原始的 이 现只适用于辅音尾,至于元音尾则用非同源的 가 作助词,在某种程度上构成异干互补。
格助词
格
元音后
辅音后
主格
가
이
宾格
를
을
属格
의
与格[3]
에(非动物)에게(动物)
位格[4]
에서(非动物)에게서(动物)
工具格[5]
로
으로
共格[6]
하고
와
과
랑
이랑
其他助词
类型
元音后
辅音后
表话题
는
은
表“也”
도
表举例
나
이나
话题与表“也”助词起到为名词短语标示格的作用,它们替换相应的主格和宾格助词。
数词[编辑]
主条目:韩文数字
数词(수사 susa,也叫 셈씨 semssi),包含两个经常使用的集,韩语固有词和汉字词,汉字词数字系统完全基于中文数字。两个数字系统的要完全分开使用。计数时可以使用两个系统之一,但很少同时使用。大数字以“万”(10,000)分段,与中文数字相同,而不是像欧美国家那样使用“千”。
动词[编辑]
主条目:韩语动词
朝鮮语的动词结构是相当复杂的,显出了其黏着语的特征。同时它也是有着明显规律的,动词的态、式、语气、语态等信息通过向动词词干添加一系列词尾和/或配合助动词实现。活用时,一些不规则动词的词干发生脱落或更换。从某些词尾也可见到元音和谐律的残留。
参考资料[编辑]
^ 本文参考 NHK language materials Hanguru Nyūmon (1985)。
^ 存档副本. [2012-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 表目的地
^ 表地点、来源
^ 表消极的原因,事物的材料,移动的方向
^ 表“和”、“与”
查论编韓語 / 朝鮮語現代韓語標準語
標準語(韩国)
文化語(朝鲜)
特徵
音韻
元音和谐律
頭音法則
語法
方言朝鲜半岛
中部方言
忠清方言
京畿方言(朝鲜语:경기_방언)
首尔方言
其他京畿方言(朝鲜语:경기_방언#지역별_구분)
黃海方言(朝鲜语:황해_방언)
江原西部方言(朝鲜语:영서 방언)
江原东部方言(朝鲜语:영동 방언)
庆尚方言
庆南方言(朝鲜语:동남_방언#지역별_차이)
庆北方言(朝鲜语:동남_방언#지역별_차이)
三陟方言(朝鲜语:동남_방언#지역별_차이)(与岭东方言过渡区)
闻庆方言(朝鲜语:동남_방언#지역별_차이)(与忠清方言过渡区)
咸鏡方言
全羅方言(朝鲜语:전라도 방언)
全东北部方言(朝鲜语:서남 방언#방언 구분)
全东南部方言(朝鲜语:서남 방언#방언 구분)
全西北部方言(朝鲜语:서남 방언#방언 구분)
全西南部方言(朝鲜语:서남 방언#방언 구분)
平安方言
六镇方言
濟州語
濟州語方言(英语:Jeju_language#Geographic_distribution)
济州东部方言
济州西北方言
西归浦方言
济州西南方言
半岛以外
中國朝鮮語
高麗語(俄羅斯)
在日朝鮮語(日本)
在美朝鮮語(日语:在米朝鮮語)(美国)
書寫系統
韓漢混用文
朝鲜语西里尔转写系统
吏讀
鄉札
口訣
諺文
訓民正音
古諺文
諺文字母列表
朝鲜语新缀字法
朝鮮語規範集
諺文正寫法
拉丁化
馬科恩-賴肖爾表記法
文化观光部2000年式
耶魯拼音
歷史
高句麗語
百濟語
古朝鮮語
新羅語
中世朝鲜语
近代朝鮮語
关联语言
日语对马方言
韩式英语
阿尔泰超语系假说
其他东北亚语言
查论编世界各语言语法
音系
正写法
语法
形容词
限定词
名词
介词
代词
动词
印歐語系
阿爾巴尼亞語
白俄羅斯語
保加利亞語
加泰隆語
捷克語
丹麥語
荷蘭語
英語
法羅語
法語
德語
希臘語
古希臘語
印度斯坦語
冰島語
愛爾蘭語
義大利語
庫德語
拉丁語
拉脫維亞語
立陶宛語
馬其頓語
挪威語
巴利語
波斯語
波蘭語
葡萄牙語
羅馬尼亞語
俄語
梵語
蘇格蘭蓋爾語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斯洛伐克語
斯洛維尼亞語
西班牙語
瑞典語
塔吉克語
烏克蘭語
威爾斯語
意第緒語
烏拉語系
愛沙尼亞語
芬蘭語
匈牙利語
亞非語系
阿拉伯語
希伯來語
歷史(英语:History of Hebrew grammar)
突厥語系
哈薩克語
吉爾吉斯語
土耳其語
土庫曼語
維吾爾語
烏茲別克語
雅庫特語
漢藏語系
古代漢語
文言
上古
中古
現代漢語
粵語
閩南語
南島語系
夏威夷語
印尼語
馬來語
臺灣原住民族語
阿美語
泰雅語
巴賽語
布農語
鄒語
魯凱語
費佛朗語
拉阿魯哇語
卡那卡那富語
噶哈巫語
噶瑪蘭語
巴宰語
排灣語
卑南語
撒奇萊雅語
賽夏語
西拉雅語
達悟語
邵語
賽德克語
其他語系
阿布哈茲語
巴斯克語
切羅基語
世界語
富拉語
喬治亞語
日語
韓語
新共同語言
邏輯語
麻薩諸塞語
蒙古語
納瓦特爾語
古典
奧傑布瓦語
沖繩語
索馬里語
塞索托語
史瓦希利語
坦米爾語
韃靼語
泰盧固語
泰語
越南語
祖魯語